宾牟贾起, 黄色文学永久地址: huangsewenxue.com 最新的免翻地发布:huangsewenxue.net 自动回复邮箱:bijiyinxiang@gmail.com 免席而请曰: 「夫《武》之备戒之已久, 则既闻命矣, 敢问 迟之迟而又久, 何也?」 子曰: 「居! 吾语汝。 夫乐者, 象成者也; 总干而山立, 武王之事也; 发扬蹈厉, 大公之志也。 《武》乱皆坐, 周、召之治也。 且夫《武》, 始而北出, 再成而灭商。 三成而南, 四成而南国是疆, 五成而分周公左,召公右, 六成复缀, 以崇天子。 夹振之而驷伐, 盛威于中国也。 分夹而进, 事蚤济也。 久立于缀, 以待诸侯之至也。 且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? 武王克殷, 反商。 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, 封帝尧之后于祝, 封帝舜之后于陈。 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, 投殷之后于宋。 封王子比干之墓: 释箕子之囚, 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。 庶民弛政, 庶士倍禄。 济河而西, 马 散之华山之阳 而弗复乘; 牛 散之桃林之野 而弗复服。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, 而弗复用。 倒载干戈, 包之以虎皮; 将帅之士, 使为诸侯; 名之曰 『建櫜』。 然后 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。 散军而郊射, 左射《狸首》, 右射《驺虞》, 而贯革之射息也。 裨冕搢笏, 而虎贲之士说剑也。 祀乎明堂而民知孝。 朝觐, 然后诸侯知所以臣; 耕藉, 然后诸侯知所以敬。 五者, 天下之大教也。 食三老、五更于大学, 天子袒而割牲, 执酱而馈, 执爵而酳, 冕而揔干, 所以教诸侯之弟也。 若此, 则周道四达, 礼乐交通。 则夫《武》之迟久, 不亦宜乎?」 君子曰: 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。 致乐以治心, 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。 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, 乐则安, 安则久, 久则天, 天则神。 天则不言而信, 神则不怒而威, 致乐以治心者也。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, 庄敬则严威。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, 而鄙诈之心入之矣。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, 而易慢之心 入之矣。 故乐也者, 动于内者也; 礼也者, 动于外者也。 乐极和, 礼极顺, 内和而外顺, 则民瞻其颜色, 而弗与争也; 望其容貌, 而民不生易僈焉。 故德煇动于内, 而民莫不承听; 理发诸外, 而民莫不承顺。 故曰: 「致礼乐之道, 举而错之 天下, 无难矣。」 乐也者, 动于内者也; 礼也者, 动于外者也。 故礼主其减, 乐主其盈。 礼减而进, 以进为文; 乐盈而反, 以反为文。 礼减而不进则销, 乐盈而不反则放; 故礼有报而乐有反。 礼得其报则乐, 乐得其反则安; 礼之报, 乐之反, 其义一也。 夫乐者乐也,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 乐必发于声音, 形于动静, 人之道也。 声音动静, 性术之变 尽于此矣。 故人不耐无乐, 乐不耐无形, 形而不为道, 不耐无乱。 19.27先王耻其乱, 故制《雅》、《颂》之声以道之, 使其声足乐而不流, 使其文足论而不息, 使其曲直、繁瘠、廉肉、节奏 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。 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,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。 19.28是故乐在宗庙之中, 君臣上下同听之 则莫不和敬; 在族长乡里之中, 长幼同听之 则莫不和顺; 在闺门之内, 父子兄弟同听之 则莫不和亲。 故乐者, 审一以定和, 比物以饰节; 节奏合以成文。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, 附亲万民也,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。 故听其《雅》、《颂》之声, 志意得广焉; 执其干戚, 习其俯仰诎伸, 容貌得庄焉; 行其缀兆, 要其节奏, 行列得正焉, 进退得齐焉。 故乐者, 天地之命, 中和之纪,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 夫乐者, 先王之所以饰喜也, 军旅鈇钺者, 先王之所以饰怒也。 故先王之喜怒 皆得其侪焉。 喜则天下和之, 怒则暴乱者畏之。 先王之道, 礼乐可谓盛矣。 解:摸了。() 19.29子赣见师乙而问焉, 曰: 「赐闻声歌各有宜也, 如赐者, 宜何歌也?」 师乙曰: 「乙,贱工也, 何足以问所宜? 请诵其所闻, 而吾子自执焉。 爱者宜歌《商》; 温良而能断者宜歌《齐》。 夫歌者, 直己而陈德也。 动己而天地应焉, 四时和焉, 星辰理焉, 万物育焉。 故《商》者, 五帝之遗声也。 宽而静, 柔而正者宜歌《颂》。 广大而静, 疏达而信者宜歌《大雅》。 恭俭而好礼者, 宜歌《小雅》, 正直而静, 廉而谦者宜歌《风》。 肆直而慈爱。」 商之遗声也, 商人识之, 故谓之《商》。 《齐》者, 三代之遗声也, 齐人识之, 故谓之《齐》。 明乎商之音者, 临事而屡断; 明乎齐之音者, 见利而让。 临事而屡断, 勇也; 见利而让, 义也。 有勇有义, 非歌孰能保此? 故歌者, 上如抗, 下如队, 曲如折, 止如槁木, 倨中矩, 句中钩, 累累乎端如贯珠。 故歌之为言也, 长言之也。 说之, 故言之; 言之不足, 故长言之; 长言之不足, 故嗟叹之; 嗟叹之不足, 故不知手之舞之, 足之蹈之也。」 子贡问乐。(子贡当年问乐,孔子也是这么回答他的。) 解:摸了。() 附: 宋·陈旸《乐书》: “………… 古之学校乐正(音乐教师),崇四术,立四教,以造士将(和平时为歌舞,战争时为军阵?)。出学,小乐正简不帅教者,以告于大乐正。是乐正之职,主于正国子而教之者也。大夫之子,国子之次者也。古之教国子,始之以乐德,中之以乐语,终之以乐舞。乐人之事,尽于此矣。故问大夫之子长幼,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,幼则曰能正于乐人、未能正于乐人(幼者分两种情况)。乐记曰:乐者,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,乐之末节也,故童者舞之。内则曰:十三舞勺,成童(行过冠、笄之礼可以嫁娶的童子,一般是十五岁。唐以前年龄浮动较大,一般准备订婚约了才行此礼,随婚约时间浮动;以后浮动较小,并且和嫁娶的相关性也下降了,所以有无婚约而冠笄者,有未冠笄而过门的童养婿、童养媳)舞象,二十(还没成家的老姑娘老小伙)舞大夏。自成童而上皆长,自成童而下皆幼。曰能正于乐人,以其能舞勺故也。未能正于乐人,未能舞象故也。盖乐者,人之所成终始也。 ………… 子衿   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。 文王世子曰:春诵夏弦,大师诏之瞽宗。 乐记曰:乐者,非谓弦歌干扬也,乐之末节也,故童者舞之。 学记曰:不学操缦,不能安弦。 由是观之,青青子衿,童子之服也;嗣弦歌之音,童子之职也。弦歌之音,谓之德音,德音谓之乐。古者,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,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信乎嗣音不可忘矣。盖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也深,故古之教者,必以乐而终始之后。 ………… 童舞   成周之教成,童舞勺。汉郊祀,歌千童罗舞。故记曰:乐者,非谓弦歌干杨也,乐之末节也,童子舞之。然则童舞其来尚矣,由汉至唐,盖有之矣。圣朝禁坊所传杂舞,有舞童六十四人,引舞二人,丱童四人,作语一人,凡总七十一,舞名有十焉。 …………” 前两天读一篇文章,里面提到《数码宝贝》的编剧差点让八岁的嘉儿和哥哥太一搞德国骨科,被导演拦住了。我联想到小时候读野史,忽必烈也曾以八岁为界线,联想到前段时间查资料,在宋代《太平寰宇记》等书中也见过“八岁”,于是搜索“八岁+童女/女童”,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: 永乐大典本《汉官旧仪·补遗》: “……桓帝祭天,居玄云宫,斋百日,上甘泉通天台,高三十丈,以候天神之下,见如流火。舞女童三百人,皆年八岁。天神下坛所举烽火,桓帝就行宫中,不至坛所。甘泉台去长安三百里,望见长安。成帝以来,所祭天之圜丘也,祭地河东汾阴后土宫,宫曲入河,古之祭地泽中方丘也,礼仪如祭天。……” (注:宋代学者引用的版本不是“女童”而是“童男女”,不知道原始版本究竟是哪个。) 汉魏·佚名《三辅黄图》: “……汉武故事,筑通天台于甘泉,去地百馀丈,望云雨悉在其下,望见长安城。武帝时祭泰乙(即楚文化中的最高天神,也写作太乙、东皇太一[屈原作品中用此名]等),上通天台,舞八岁童女三百人,祠祀,招仙人(是装扮成仙人的巫祝?还是说是铜铸的仙人像?)祭泰乙,云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。天神既下祭所,若大流星,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。上有承露盘,仙人掌擎玉杯,以承云表之露。元凤间,(通天台)自毁椽桷,皆化为龙凤,从风雨飞去。(张衡)西京赋云:通天眇而竦峙,径百常而茎擢,上辬华以交纷,下刻峭其若削。亦曰:候神台,又曰望仙台,以候神明、望神仙也。……” 金·元好问《遗山集》: “张萱(唐开元年间著名宫廷画师)四景宫女 一转角亭,桷栏楹槛,渥丹为饰,绿琉璃塼为地。女学士(宫中设有学宫,学生称女学士,博学者又称女博士,司礼司书者又称女史)三,皆素锦帕,首南向者绿衣红裳,隐几而坐,一手柱颊,凝然有所思;其一东坐,素衣红裳,按笔作字;西坐者红衣素裳,袖手凭几,昂面谛想,如作文而未就者。亭后来禽盛开,一内人(比侍女、使女地位高的宫女的通称,一般曾获宠幸或家族有势力;另外,宫中或权贵府中表演歌舞并服务宾客的女伎也称内人,二者或皆由其可入床帷之内而得名。)不裹头,倚栏仰看。凡裳者皆有双带,下垂几与裳等,但色别于裳耳。亭左湖石,右木芍药,一素衣红裳人剪花,一人捧盘承之,一人得花缓步,回首按锦帕,插之髻鬟之后。此下一人,锦帕首,淡黄锦衣红裙,袖手而坐;并坐者吹笙,左二人弹筝合曲,右一人黄帽如重戴而无沥水,不知何物;背面吹笙,乃知锦帕有二带,系之髻鬟之后。一小鬟(发型两鬟者,年龄小的侍女、使女)前立按拍,一女童(宫中舞伎)舞,一七八岁白锦衣女,戏指于舞童之后。(按《汉官旧仪》,宫中侍女、婢女都应该在八岁以上。则此人或为刚入宫者,或不是宫女,比如可能是公主。)吹笙者红衣素裳,筝色笛色板色素,衣红裙。已上为一幅。 一湖石,芭蕉、竹树,紫薇花繁盛。花下二女凭槛仰看,团花蓝纱映朱衣红缬为裙;并立者,白花笼红绡中单。三人环冰盘坐,一红衣者顾凭槛看花者,二白衣相对,女侍(侍女)二,一挈秘壶,一捧茗器。四人临池观芙渠鸂〔氵勅烏,通鶒〕(凤头潜鸭,俗称紫鸳鸯,比鸳鸯大),一坐砌上,一女童欲掬水弄(玩一下杯中茶水)。操便面(遮面的扇状物,初为竹制,唐以后亦雅称团扇[锦扇]、折扇[纸扇或锦扇]为便面)者十一人,便面皆以青绿为之。琵琶、一笙、一箫、笛三、板一,聚之案上。二藤杌在旁。为一幅。 一大桐树,下有井,井有银床(与下文不同,这里“床”指井栏)。树下落叶四五,一内人冠髻,著淡黄半臂金红衣,青花绫裙,坐方床,床加褥而无裙。一〔擣,左手右寿,通捣〕练杵倚床下,一女使(使女,与侍女地位相类,分工不同,旁立侍奉人的就是侍女,也作婢女,跑腿、劳作的就是使女,也作仆女、女仆)植杵立床前,二女使对立捣练,练有花,今之文绫也。画谱谓“萱取金井梧桐秋叶黄”之句,为图名《长门怨》者,殆谓此耶?芭蕉叶微变,不为无意。树下一内人,花锦冠绿背搭,红绣为裙,坐方床,缯平锦满箱,一女使展红缬托量之。此下秋芙蓉满丛,湖石旁一女童持扇炽炭,备熨帛之用。二内人坐大方床,一戴花冠正面,九分红绣窄衣蓝半臂,桃花裙双红带,下垂尤显然,一膝跋床角,以就缝衣之便;一桃花锦窄衣绿绣,襜裁绣段。二女使挣素绮,女使及一内人平熨之。一女童白锦衣,低首熨帛之下,以为戏。中二人,双绶带胸腹间系之,亦有不与裙齐者。此上为一幅。 一大堂界(古时绘画术语,泛指画中一处境象、景色,如一处庭院景色),画细整脊兽,狞恶,与今时特异。积雪盈瓦沟,山茶盛开,高出檐际,堂锦亦渥丹,而楹桷间有青绿错杂之。堂下湖石,一树立湖石旁,其枝柯盖,紫葳也。堂上垂帘,二内人坐中楹,花帽羃首,衣袖宽博,钩帘而坐,如有所待然。女使五人,二在帘楹间,一抱孩子,孩子花帽绿锦衣,女使抱之褰帘入堂中,真态宛然;二捧汤液器;一导四内人。外阶衣著青红各异三人,所戴如今人蛮笠而有玳瑁斑,不知何物为之。一内人拥花帽,与前所画同。一女使从后砌下。池水冻结,枯蒲匝其中,冻鸭并卧,有意外荒寒之趣。已上为一幅。 人物每幅十四,共五十六人。” 唐·不空《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》: 若欲知未来事者。当简(拣)择四五童男或童女。可年七八岁。身上无瘢痕〔疒厌〕记。聪慧灵利(伶俐)。先令一七日服素食,或三日食。凡欲作法。要须吉日,或鬼宿或岁宿直(当值)。甘露直直日最胜。沐浴遍身涂香。著净衣,口含龙脑豆?〔豆蔻的蔻攴改女〕。持诵者面向东坐。身前以白檀香涂一小坛。可一肘量。令童女等立于坛上。散花于童女前。置一阏伽炉,取安息香。以大印真言加持七遍。烧令童女熏手。又取赤花加持七遍。安童女掌中。便以手掩面。则持诵者结大印。二手合掌外相交。左押右虚其掌即成。以此印加持自身五处。所谓额右肩左肩心喉。顶上散印即诵真言曰…… 则以此印按其童女顶。则想于头上。三角赤色炽盛火轮。光诵真言七遍。火轮真言曰…… 则以此印按童女口上。于彼口中想水轮。白色半月形。诵真言七遍。真言曰…… 次应移印按彼心中。想地轮形方黄色。诵七遍真言曰…… 次应移印按彼脐中。想风轮其形圆黑色。诵七遍真言曰…… 次应以大印加持彼两脚。想迦楼罗诵真言 曰…… 次应以大印诵甲冑真言。加持童女遍身旋转。真言曰…… 行者次应自身为魔醯首罗天。三目头冠璎珞庄严。头冠上有佛半月。项上青。十八臂。手持种种器仗。以龙为绅线。角络系。又彼涂血写及。须臾顷观自身已。次应以大印护彼童女一百八命节。真言曰…… 结其大印及诵真言。遍身旋绕加持。则护一百八种命节。次又以大印。真言加持花香及阏伽等。 次又以大印真言结十方界。则应对此童女前。诵魔醯首罗使者真言曰…… 此真言应诵七遍。则彼童女战动。当知圣者入身。则更弹指诵真言。若无现验。次诵摧迫使者真言曰…… 诵此真言必速应验。问未来善恶一切灾祥。若不语或语迟。则结棒印。二手合掌。二无名指外支。二中指并立。二头指各钩无名指头。二大指各令押中交。诵真言曰…… 结此棒印。则语问种种事已。以大印真言加持阏伽。三洒童女面。即结解。此使者真言先应诵一万遍则法成。则见身来。须献阏伽乞愿。愿圣者一切处一切时使用皆办。则隐不现。已后欲使。涂一小坛著香花饮食。诵真言一百八遍。则现身。则言龙宫中取长年药如意宝珠。或使夜摩王处。延命增益寿命。或使上取妙甘露。或使他国问其善恶。亦能助军阵摧破他敌。种种使用悉能成办。此法一切迦楼罗法中最殊胜。秘密难得。汝当拣择法器堪传授者而传与。非人器人即损他。已后此法不成。是故应极秘密勿妄传受之。 [uploadedimage:14327486] 为什么宋朝流行“杀人祭鬼”的恐怖恶俗_凤凰网 http://history.ifeng.com/c/81h1z4GYsYA 后记 在现代当代,说到儿童歌舞,那就绕不开芭蕾舞。 女子裹足裹胸(以及束腰),最早是对舞蹈演员的形体审美,后来(大约在宋元时期,)东西方都扩大化了,开始残害社会中上层女性,东方更注重裹足,而西方更注重裹胸。现在东方的被打成封建礼教,彻底没了,西方的则回归舞蹈领域,还有芭蕾舞等舞蹈继续在用,并且是“古典审美”、“高雅艺术”。呵呵。 现在很多人一边痛骂古人,一边把自己孩子送去学芭蕾,我觉得是非常奇葩的。甚至让我联想到一种特殊的xp绿帽奴,自己对妻子硬不起来,却让妻子去和别人寻欢作乐,自己在一边撸断。 我认为,炼铜,即喜欢小孩,其实是一种人之常情乃至于天性,就像大家都知道的,看嫩绿植物、奶猫奶狗赏心悦目、舒心柔意、心生爱怜一样。很多人说“我讨厌小孩”,其实是讨厌熊孩子而已。慕孺怜幼之爱过甚,思念、怜爱之而不满足,则欲以其美善天真充塞眼、耳、鼻欣赏之,是为恋声色香,观止之爱、濯莲之爱。欣赏而不满足,则欲言语调笑之,是为交往之爱、燕语之爱。调笑而不满足,则欲爱抚、亲吻、舔舐之,是为亲热之爱、舐犊之爱。爱抚而不满足,则欲占有、交合之,是为金屋藏娇,禁娈之爱、囚鸟之爱。交合而不满足,又欲止其生、不见其壮老也,是为蒸羔之爱、伤天之爱,至不仁也。所以古时候不仁之地、之人有杀童男女祭祀鬼神的迷信陋习,现在也有变态渴望制作标本等等。 一开始,圣人用童子歌舞帮大家及时发泄,以免一步步不满足,一步步变态、犯罪。后来时代变了,大家反而贪恋童子歌舞的轻佻娇媚,惑之滥之,淫之乱之,于是雅乐变成淫乐。所以优伶者,聪明灵秀诱人也,伶俐乖巧也,娇小令人怜爱也,唱者变成倡者,倡者变成娼者。泛滥至汉代,沛属楚地,沛公以楚风立汉廷,喜窈窕之腰,好轻薄之曲,于是男倡女乐不胜数,皆以其娇小、歌舞见幸于宫闱…… 现在时代又变了,都讲西方白左的“政治正确”去了,所以人之常情又成了重罪、首恶,不仅杀害和不合时宜的交合伤天害理,连看一眼、文艺作品里塑造一个都属于犯罪了。甚至故意颠倒黑白,夸老丑为美,以性别不分为妙。倒也不是多么奇怪,毕竟这是个尊重物情物理,不尊重人情人理的时代。然而却又只是愚民、“不许百姓点灯”罢了。 所以我才预言,待到科技更发达,人的一般行为再也无法永久伤损他人的身心了,或许一切又将颠倒过来。毕竟炼铜是人的常情、天性,“乐著大始”啊。 2022年11月17~24日 第56章 再谈内丹家与外丹家 再谈内丹家与外丹家 (可先读前作《内丹家与外丹家》。) ①《周易参同契》 乱世出英雄,亦出圣贤才俊、百家争鸣。东汉末年,天文、数学有赵君卿(字君卿,一说名爽,一说名婴)编注《周髀算经》(即《周髀算经注》,因宋以后正文和注文混一起了,所以习惯上省略“注”字),人文地理有佚名编写的《三辅黄图》诸书,医学有董奉饮誉杏林,兼修道、医,华佗编写《青囊经》(已失传),张仲景编写《伤寒杂病论》……而道教这边,除了张角、张道陵正式将道教组织化宗教化,还有魏伯阳编写《周易参同契》,将《周易》、黄老之学、炼丹之道三者融会贯通,取同契合,成为道教中心思想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。 在魏伯阳之前,道家、道教的理论多有涉及男女交合,即房中术:《道德经》中,频频出现“牝、牡”等代指生殖器的词;西汉马王堆汉墓医书道书主要讲黄老之学,亦有大段基于黄老的房中术理论;东汉初年班固编著《汉书》,其《艺文志》中亦将房中术家放在方剂丹药家之后、神仙术家之前。而魏伯阳则斥房中术为外道、末节,认为求道修仙的正途只有研究《周易》、黄老(不含房中术,只含一般的修身养性、养生)、炼丹三者。 ②最早的内外之分 魏伯阳这话一出,研究房中术的道友就不高兴了。很快他们研究了一下这本书,把《参同契》里“同类易施功,非种难为巧”一句提出来,从论述两种炼丹药石变成论述人,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内外之分:通过房中术等方式,取材于人(人的精气[无形]或某种蕴含精气的分泌物[有形])进而炼丹的,才是内丹;而只取材于人以外的自然界的,炼的只是外丹。“同类易施功,非种难为巧”,所以说内丹比外丹厉害一些。这样,魏伯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,自己倒成了二流的炼外丹的。 但房中术家们这样做,其实多少有些“矫枉过正”、“欺师灭祖”——看过拙作《说“羊”》的话,就知道我的一个猜想:当初老子西游,很可能就是为了反对商、周不人道的以人炼丹的遗风,回归动物入药炼丹的本源。现在又开始大谈内丹,谁也不能保证那些不人道的遗风、邪教不会死灰复燃。而从历史上看,确实是死灰复燃了一部分,比如我多次提及的,潘诞找隋炀帝要童男女胆髓炼药,成功帮助自己罪有应得、杀身成仁;再比如民间用人肉人血治疗淋、痨的迷信偏方。佛教密宗传入中国之后,两边更是“交相辉映”、“此起彼伏”。不过邪教终究是邪教,历史上除了元初推崇过一段时间密教(后来元朝仍然信密教,但剔除了杀人祭鬼的部分),类似的不人道的邪教从来没有成为过主流、正统,内外丹家都会痛斥、反对之。 (为什么宋朝流行“杀人祭鬼”的恐怖恶俗_凤凰网 http://history.ifeng.com/c/81h1z4GYsYA) 这一时期,也有许多人主张内外兼修,从而炼内丹与炼外丹也是互相影响的,所以它们互相借用了对方的很多名词、说法。另外,也有“原教旨主义”的房中术家,主张饮食只是譬喻性交的,性交就是炼丹,不需要再吃点什么有形的东西。 ③内外反转 虽然魏伯阳的努力大体上是失败了,但一部分道教学者试图与房中术划清界线的想法一直存在。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天才的决定:重新解读“同类易施功,非种难为巧”——有没有一种可能,只有自己和自己才是同类呢?这下,无论取材于自然界(魏伯阳:终究是错付了)还是取材于人,都是外物,都成了“外丹”;只有不假药饵,调用自己四肢百节之精气神,交感于自己五内炼丹,这才是“内丹”。于是“反房中术派”凭借这个天才的想法,占据了“我才是内丹”这个理论制高点,在宋以后逐渐发展为主流。而为了解释古时的道书为什么含有房中术内容,他们又发明了三种解释:只是用来打个比方啦;只是让你在心里想象自己体内的精气神变化成雌雄啦;只是让男女“神交体不交”啦。 而这一切的代价就是,不仅房中术从此濒临失传,炼丹术也失传了非常多,二者只剩下和医学关系特别密切的一部分失传得少一些。大概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可以由不科学的炼金术发展出化学,而中国倒科学不科学的炼丹术则止步不前。曾有外国学者认为是中国人最早发现了氢气和氧气,因为他读到一则翻译的中文文献,里面提到如何制备“清气”和“浊气”,二气可以化合生水,并且“清气”可以使人呼吸畅快、身体有力。可当他想和中国学者交流时,却发现这本书早就在中国失传了,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清浊二气化合生水。(我凭记忆写的,可能不准确,大体如此。) 这就是我眼中,内外丹家这两个概念发展的历史渊源,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的合理猜想。 ④后记 还是那句老话,只要不是反科学反人道,我都没有偏见。上述各门各派,未来我都会试图吸收它们科学、合理的部分——有时也会按个人兴趣,讲述一下它们的其他方面、部分。 现在一些人对传统中医百般指摘,“废医存药”等说法甚嚣尘上,我看不如直接快进到:这些药材都只是用来打个比方,其实是让你自己在心里想象自己的精气神化作了这些药材啦。 2022年11月24、25日 第57章 “不合礼”出生的孔子,与古代婚姻制度 “不合礼”出生的孔子,与古代婚姻制度 黄色文学永久地址: huangsewenxue.com 免翻发布:huangsewenxue.net 自动回复箱:bijiyinxiang@gmail.com